11
年二级建造师法律法规考前复习题
1
、问题
下列关于债权与物权区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债权与物权的主体不同,债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是对人权
;
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则为
不特定的,是对事权
B
债权与物权的内容不同,债权的实现需要义务主体的积极行为的协助,是相对权
;
物权的实
现则不需要他人的协助,是绝对权
C
债权与物权发生的原因不同,债权的发生主要是根据当事人的意志,而物权的
发生则主要是根据法律的规定
D
债权与物权的客体不同,债权的客体可以是物、行为和智力成果,物权的客体
则只能是物
E
债权的法律关系有主体、客体和内容,而物权的法律关系只涉及客体和内容
解析
ABD
解析
;
债是按照合同约定或依照法律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物权是民
事主体依法对特定的物进行直接支配,享有利益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债权与物权的区别,书中主要论及三点:
(1)
债
权与物权的主体不同:
(2)
债权与物权的内容不同。
(3)
债权与物权的客体不同。因此正确答案为
ABD
。
2
、问题
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依法所享有的权利。下列行为属于著作人身权范围的是
(
)
。
A
甲应邀在由乙完成的作品上署名
B
乙允许出版社以其姓名出版其作品
C
丙将自己原来的美术作品结集进
行展览
D
丁与电影制片厂合作,将自己的作品摄制电影
E
戊向法院起诉出版社将其作品剪接后以其名义出版
解析
答案
ABE
解析:著作权的内容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①著作人身权主要有:发表权
;
署名权
;
修改权
;
保护作
品完整权。②著作财产权包括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主要有:复制权
;
表演权
;
播放权
;
展览权
;
发行权
;
改编和摄制电影、电
视录像权
;
翻译权,注释权和整理权
;
编辑权。本题中,选项
A
尽管其中当事人行使权力不当,但它属于著作人身权范围,
选项
C
、
D
属于著作财产权范围。因此正确的选项为
ABE
。
3
、问题
依据国家法律规定或行为性质必须由本人亲自进行的行为不能代理,包括
(
)
A
立遗嘱
B
婚姻登记
C
商业演出
D
约稿
E
签订合同
解析
ABCD
解析
;
根据法律规定,
下列三种行为不适用代理:
(1)
意思表示具有严格的人身性质的行为,
如立遗嘱、
婚姻登记
;(2)
履行具有严格人身性质的债务行为,如商业演出、约稿
;(3)
违法行为不得代理。因此,正确的选项为
ABCD
。
4
、问题
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有
(
)
。
A
阳光
B
房屋
C
经济决策行为
D
非专利技术
E
空气
解析
BCD
解析
;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一般分为财、物、行为和非物质财富。表现为物的客体是指可以为人们控制
和支配,有一定经济价值并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物体。有些物不能为人所控制或支配,或即使可为人们控制和支配,
但无一定经济价值的物,都不能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阳光、空气等不能为人们控制和支配,没有经济价值,不能
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5
、问题
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有
(
)
。
A
不满
l0
周岁的丫丫自己决定将压岁钱
500
元捐赠给希望工程
B
李某因认识上的错误为其儿子买回一双不能穿的鞋
C
甲企业的业务员黄某自己得到乙企业给予的回扣款
1000
元而代理甲企业向乙企业购买了
10
吨劣质煤
D
丙公司向丁公司转让一辆无牌照的走私车
E14
周岁的刘某因学习成绩突出,被学校奖励
500
元
解析
ACD
解析: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主要包括四点:
(1)
法律行为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
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3)
行为内容合法
;(4)
行为的形式合法
本案中,不满
l0
周岁的丫丫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为无
效民事行为
C
、
D
选项行为的内容不合法,为无效民事行为。李某为其儿子买鞋、刘某因学习成绩突出被学校奖励
500
元是有效民事行为。故正确的选项为
ACD
。
6
、问题
依据合同,甲欠乙一万元工程款,甲在没有偿还乙工程款前死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欠乙的债因当事人死亡而解除
(B)
乙对于这笔工程款的诉讼时效自甲死亡时开始计算
(C)
如果甲无遗产可供执行,
又无义务承担人,则人民法院可以裁决终结甲偿还乙工程款的执行
(D)
乙对甲的债权不需要其他人的协助,是绝对权
解析
C
解析:对于
A
,因当事人死亡而解除的必须是基于人身性质的合同之债。对于
B
,诉讼时效是自当事
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时开始计算,此时甲的财产继承人是否还款尚不确定,也就不能确定权利受到侵害。
7
、问题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法律关系的主体只能是人
(B)
法律关系的客体只能是物
(C)
法律关系的内容只能是权利和义务
(D)
法律关系
的产生只能是通过签订合同
解析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