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概论
1
、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
、
环境要素
也称环境基质,
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
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
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3
、
环境质量
表述环境优劣的程度,
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
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
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4
、环境容量
是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
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5
、
环境影响
是指人类活动
(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
此引起的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6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
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7
、环境影响评价按评价对象可分为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8
、环境影响评价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环
境影响后评价)
。
9
、美国是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要求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国家。
10
、
1979
年
9
月《环境保护法(试行)
》颁布,
1989
年《环境保护法》颁布;
03
年
9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
11
、环境标准的分类: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环境保护部标准。
12
、
国家环境标准分为: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前两项为强制性环境标准,
其余为推荐性
环境标准。
13
、地方环境标准严于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优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
1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
15
、
专项规划可以分为
指导性和非指导性。
对于非指导性规划,
编写
环境影响报告书;
指
导性规划,编写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的
篇章或者说明。
16
、
综合规划:
国务院有关部门、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及其有关部门,
对其组织编
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区域)
、
(流域)
、
(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的规划,
应在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编写该规划实施后有关环境影响的
(篇章)
或
者说明。
17
、何种类型文件需要说明是否采纳公众参与意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专项规划)
18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
19
、跨行业、复合型
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
、
04
年
2
月,原人事部、原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
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21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应当在取得职业资格证后
3
年内
向登记管理办公室申请登记。
22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国家鼓励有关
单位、专家、公众以适当方
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23
、
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
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后,
颁发
资格证书,
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
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从
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